
2024年已悄然走過,中國經濟借政策之力穩健前行。邁入2025年,高層定調“穩中求進、以進促穩、先立後破”指引前路。
展望當下,提振信心、催生新質生產力,推動經濟與產業升級迫在眉睫,延續向好態勢、化解風險仍是政策關鍵。
在資本市場中,A股哪些板塊蘊含著更為豐厚的投資機會?人工智能持續演進,究竟會給各行各業帶來怎樣深刻的變革與影響?開年之際,南都灣財社邀請多位智庫專家,把脈宏觀經濟、預測2025的趨勢與機遇。
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在接受南都灣財社專訪時表示,預計中央的赤字率將突破至4%以上,建議新國債半數以上擬投入消費領域。資本市場方麵,隨著利好政策的落地和居民儲蓄的不斷湧入,A股市場有望迎來全年震蕩上行的態勢。
南都灣財社:如何看待2025年我國的宏觀經濟政策?將為2025年我國經濟發展帶來哪些影響?
楊德龍:貨幣政策上,時隔多年再次提出適度寬鬆,這意味著在貨幣政策方麵可能會有更多超常規的動作,比如加大力度降息降準,以降低全社會的融資成本,下調長期貸款報價利率LPR等。央行行長潘功勝也多次表示,要采取實質性的財政貨幣政策來支持經濟複蘇。因此,2025年的貨幣政策工具箱可能會有更多創新。
財政政策上,2025年的看點是中央舉債。預計中央的赤字率將突破3%的紅線,上升到4%以上,如此可在2025年釋放出大約2萬億元資金。通過發行國債籌措的資金將直接用於投資,進而拉動消費。
鑒於傳統基建已趨完善,建議新國債半數以上擬投入消費領域。例如,最近發改委“以舊換新”目錄涵蓋手機平板、智能手表、手環等數碼產品,有望撬動萬億消費市場。地方政府在化債減負的同時,中央舉債接力,協同推動經濟前行,全力化解內需不足與產能過剩難題,應對外貿潛在風險,穩固經濟基本盤。
然而,提高居民消費最根本的還是要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、提高居民收入。隻有大家當期收入高了,並且對未來充滿信心,才敢去消費。民營企業創造了大概80%的就業機會,支持鼓勵民營企業發展,保護民營企業家,就會創造更多的工作崗位,從而減輕就業壓力,提高大家對於未來的預期。相信在這一攬子政策逐步落地之後,經濟數據也會逐步得到改善。
南都灣財社: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提高財政赤字率。財政赤字率的提高會有哪些效果?對於促進消費、投資或者拉動內需,會有哪些影響?
楊德龍: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九大任務,其中第一項任務就是提振消費、提高投資效益,全方位拉動國內需求,這是針對當前國內需求不足問題采取的措施。要想實現財政政策的目標,就要發揮其巨大作用。中央有較大的舉債空間,赤字率有望從3%提高到4%,這樣就會有更大的資金來拉動投資,帶動消費,創造更多的內需。內需增長了,很多產業產能過剩的問題就能慢慢得到化解。
隨著特朗普即將第二次入主“白宮”,其可能通過加征關稅的方式挑起貿易摩擦,影響我國出口。所以我們必須加大力氣拉動內需,對衝外貿上可能遇到的挑戰。財政部部長藍佛安也表示,中央有較大的舉債空間,和主要發達國家相比,我國現在中央的負債率明顯偏低,未來還有很大的舉債空間。
目前,不少地方政府沒有財力進一步做投資或者拉動消費。中央通過發行國債,讓居民和企業購買,將居民的存款轉成國債,既滿足了居民的投資需求,又能用這些國債籌到的資金做投資,拉動消費,產生經濟效益,形成良性互動。
此外,內需的增長將為廣大投資者帶來信心,資本市場也將延續924政策轉向的這輪牛市行情。牛市是拉動消費最好的手段,可將其看作“中國式促消費”,市場一旦走出牛市,第二輪、第三輪產生的很強的賺錢效應,會使兩億股民、七億基民錢包鼓起來,消費自然也就起來了。牛市能直接產生財富效應,提升大家的信心,推動消費增長,穩住經濟,反過來又進一步推動資本市場走強。因此,2025年政策方麵的一個看點就是積極財政政策要發揮更大作用。
南都灣財社:近日,A 股呈現下跌態勢。在您看來,2025年A股市場會有怎樣的整體走勢?您如何判斷出居民儲蓄將大規模向資本市場轉移的?
楊德龍:2025年一開年,市場就出現了一輪下跌,讓很多投資者信心受挫。其實,這輪下跌並沒有太多利空消息,主要是之前市場預期的央行可能在歲末年初降息降準,但目前這一利好尚未落地,因此出現了一些拋售,不過年初的下跌不會改變全年震蕩上行的態勢。
上周末,央行工作會議強調,2025年將擇機降準降息。一旦降息降準落地,這輪調整有可能就會終結,開啟春季攻勢。在去年12月底,我正式發布了2025年十大預言,關鍵詞就是“延續”,2025年將會延續超常規逆周期調節的政策,資本市場也會延續開啟這輪牛市。
以往,居民儲蓄大轉移的方向主要是樓市,但現在我國房地產市場已結束黃金投資期,中央對於樓市的調控目標是止跌回穩,投資者對於房價長期上漲的預期已經改變,不會再出現大量居民儲蓄往樓市轉移的情況。
因此,居民儲蓄資金將會在資本市場找到出口,這並不僅是2025年的現象,而是未來10年甚至20年的趨勢,即資本市場將成為居民儲蓄大轉移的方向,成為居民實現財產性收入的一個主要投資市場。盡管此前市場經曆過一輪上漲,但仍有不少上市公司股價仍處在低位,加上年初又出現一輪下跌,這為布局2025年的行情打下了基礎。
南都灣財社:您在《2025年十大預言》中表示,2025年,市場風格有望轉向優質龍頭股,品牌消費、新能源、科技、券商、紅利板塊將有良好表現。在經濟增長和政策支持的雙重作用下,哪些行業或板塊在2025年可能迎來投資機會?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,2025年有哪些具體的投資策略或建議?
楊德龍:2025年,市場的風格會更加多元化。“924新政”之後,市場開啟的第一輪大漲,領漲的多為題材股,如人形、低空經濟等科技股。在這第一輪上漲行情中,加入的多為股民,而股民尤其是新股民往往青睞彈性較大的中小盤股票,因此大盤股表現比較低迷。
隨著2025年市場迎來第二輪、第三輪的上漲,相信很多基金將會解套,基民會逐步開始加倉。基民加倉之後,基金經理則會投基金重倉股,其中包含許多傳統的白馬股。因此,2025年傳統的白馬股將會迎來估值修複的機會,包括經濟轉型受益的三大方向,即品牌消費、新能源和科技龍頭,都將迎來較好的回升。
此外,一些追求長期穩定回報的投資者,特別是大資金比較喜歡的紅利低估值高股息板塊,這些紅利股在2025年也將迎來繼續上攻的機會。
2025年不是快牛也不是瘋牛,而是一個重心不斷上移的慢牛,甚至是長牛,各類投資者都能在2025年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品種。關鍵在於,投資者一定要堅持做價值投資。無論何種投資風格,都要關注企業的基本麵,注重長期回報,而不要沉迷於短線操作。追漲殺跌、頻繁交易是很多投資者虧錢的根源。2025年,市場的投資機會將明顯增多,賺錢效應也將明顯增強,投資者需要用正確的方法和理念來抓住機會。
策劃:王瑩統籌:李穎執行統籌:邱墨山編輯統籌:劉耀寧采寫:南都灣財社 記者 劉常源出鏡:陳薪羽剪輯:葉浩程設計:尹潔琳
劉常源⠥方都市報記者
发表评论: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